臺海懸案

臺事之擾,誠由中原糾紛而及海疆,歷代纏結,至今未決。溯其淵源,肇於清季民初,俄而辛亥兵起,革命肇禍,民國既立,則中原戰亂頻仍,孫文謀興復之策未竟,而政局屢變,國命幾頹。至丙戌、己丑,外侮復至,國步危殆,國府遂遷臺北,偏安東隅,而中土淪陷,共黨奄有江左,南北分裂,遂開兩岸對峙之局。

夫臺澎金馬,實為東亞屏藩,國府遷臺後,島上政體漸有獨立之勢,然猶稱「中華民國」,懷復興之志,欲重整國統。而江左則倡「一國兩制」,欲合臺地於一統。二者對立,未有息爭。時至今日,兩岸之爭,已成環宇大勢,天下諸國皆受其影響。此即所謂「臺事」或「兩岸之爭」,實為近世之大難,雖數十年歷未得其解。

世有議者,觀臺勢分為三策:一者,持現狀而維分治,兩岸分疆,各自為政,臺不揚獨,亦不合統;二者,主張臺自立,去國號,開新邦,立臺灣為國,與中土分界;三者,倡兩岸合一,或以兵戎,或以和平。此三說並存,論者紛然,時局之亂,因是而出。然天命未定,運數難測,此三策未有一成一敗之局。

再觀戊寅之役,共軍敗於金門,自是轉而倡和平統一,然其志在兼併,故不棄武力威懾。自彼以後,兩岸或戰或和,時合時離,國府復志中原,雖未能竟業,然復土之圖,未嘗廢也。至李登輝當政,初頒統一綱領,末乃倡「兩國論」,表明臺地政體有異於中土,天下驚聞,臺自立之勢益彰。及至民進水扁,其言愈進,倡「一邊一國」,明欲脫中華民國之舊體,立新邦,與中原分疆而治。

至馬公主政,持「不統、不獨、不武」,調和兩岸之局,實不偏於統獨,嘗以「九二共識」為說,欲求兩岸「一中各表」,然「中華民國」之名,未棄也。其政體中庸,不致激進,亦不偏一端。蔡英文繼之,則拒「九二共識」,不承「一國兩制」,兩岸緊張益甚。

總觀臺地與中土之爭,數十載,未嘗解決。分裂固已成勢,然合一之圖,亦未遠離彼此心志。政權興替,歷史糾葛,勢難兩立,至今未見一統之功,而天下因此牽繫,世局動盪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