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紧缩
信用紧缩(或信贷紧缩),信贷经济中资产流动性降低时的经济现象或时期,表现在借贷困难、现金难求。在英國通常指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
簡單的說就是即使利率(存款利率、市場利率)下降,也难以从金融機構借到钱的情形[1]。
参考文献
- ^ 第三季度信用紧缩刺痛中国经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经济网 2014-06-01
参见
外部链接
|
---|
|
古代史 | |
---|
商業革命(1000–1760) |
- 金塊飢荒(c. 1400–c. 1500)
- 大衰退(1544–1551)
- 荷蘭股市崩盤(c. 1600–1760)
- 三十年戰爭金融危機(1621–1623)
- 鬱金香狂熱(1637)
- 南海泡沫事件(1720)
- 密西西比公司(1720)
|
---|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40) |
- 1763年阿姆斯特丹銀行業危機
- 1769年孟加拉泡沫
- 1772年英國信貸危機
- 荷蘭金融崩潰(c. 1780–1795)
- 1785年恐慌
- 1789年銅恐慌
- 1792年美國金融信貸危機
- 1796–1797年商業衰退
- 1813年丹麥破產
- 後拿破崙時期的愛爾蘭穀物價格和土地利用衝擊(1815–1816)
- 1819年美國經濟危機
- 1825年經濟危機
- 1837年美國經濟危機
|
---|
1848年革命(1840–1870) |
- 歐洲馬鈴薯短缺(1845–1856)
- 1846年英國經濟危機
- 1857年經濟危機
- 1866年經濟危機
- 黑色星期五(1869年)
|
---|
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1914) |
- 1873年金融危機
- 1882 年巴黎證券交易所崩盤
- 1882–1885年美國大蕭條
- 1884年恐慌
- 阿倫達爾崩潰(1886)
- 霸菱危機(1890)
- Encilhamento(1890–1893)
- 1893年恐慌
- 1893 年澳大利亞銀行業危機
- 1894年黑色星期一(1894)
- 1896年美國金融恐慌
- 1901年美國金融恐慌
- 1907年恐慌
- 橡皮股票风潮(1910)
- 休曼反壟斷法案恐慌(1910–1911)
|
---|
战间期(1918–1939) | |
---|
二戰後的經濟奇蹟(1945–1973) | |
---|
大通胀(1973—1982) | |
---|
大稳健(1982–2007) |
- 巴西惡性通膨(1982–1994)
- 科威特非官方股票市場股市崩盤(1982)
- 1982年智利危機
- 1983年以色列銀行股票危機
- 黑色星期三(1983)
- 儲蓄和貸款危機(1986–1995)
-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
- 苏联解体(1988-1991)
- 1988–1992年挪威銀行業危機
- 日本泡沫经济(1990–1992)
- 羅德島銀行業危機(1990–1992)
- 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
- 1990年代瑞典金融危機(1991–1992)
- 1990年代芬蘭銀行業危機(1991–1993)
- 1990年代亞美尼亞能源危機(1991–1995)
- 古巴特殊時期(1991–2000)
- 黑色星期三(1992)
- 南斯拉夫惡性通膨(1992–1994)
- 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
- 1994年委內瑞拉銀行業危機
- 墨西哥比索危機(1994–1996)
- 亞洲金融風暴
- 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 1998–1999年厄瓜多爾經濟危機
- 1998–2002年阿根廷大蕭條
- 巴西雷亞爾貶值危機(1999)
- 互聯網泡沫(2000–2004)
- 2001年土耳其經濟危機
- 2002年南美經濟危機
- 2002 年烏拉圭銀行業危機
- 2003年緬甸銀行業危機
- 2004年阿根廷能源危機
- 2007年中国股市泡沫(2007)
- 津巴布韋惡性通膨
|
---|
数字化革命(2007–) | |
---|
- 銀行危機清單
- 經濟危機清單
- 主權債務危機清單
- 股市崩盤和熊市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