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應騤
許應騤(1830年—1906年),字昌德,號筠庵。祖籍潮州府澄海縣,廣東番禺人(今廣州市越秀區),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己酉科廣東鄉試舉人,次年聯捷庚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歷任翰林院侍講、侍讀、左右庶子、甘肅學政、詹事府少詹事、內閣學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順天府學政、倉場侍郎等職,升左都御史。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調工部尚書。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禮部尚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鴻章、許應騤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違詔旨,奪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騤,侍郎堃岫、徐會灃、溥頲、曾廣漢等職[2]。最後戊戌變法失敗,九月,擢為閩浙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亂引發八國聯軍時,參與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四川總督奎俊等人的東南互保[3]。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解職,1906年7月22日逝世。[4]
參見
参考资料
外部連結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04名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05名 | 鍾昌勤 - 張仁法 - 鄒溥霖 - 王 浚 - 許應騤 - 惲鴻儀 - 童秀春 - 張崇本 - 傳觀海 - 呼 震李文瀾 - 高崇基 - 劉毓勤 - 徐繼達 - 蔣陽麟 - 楊承烈 - 來 秀 -宗室載肅- 唐正恩 - 楊彝珍 李可琳 - 宗室謙惠- 喬家槐 - 李信芳 - 邵春卿 - 趙世緒 - 徐寶治 - 孫志銘 - 張亮采 - 劉名馨 王世遠 - 汪賀遷 - 杜義山 - 鄭惠常 - 徐步雲 - 蔣昌期 - 陳 謨 - 尹式芳 - 楊汝爲 - 林述訓 張保衡 - 黃崇禮 - 楊順時 - 鍾佩賢 - 陳渭川 - 周必超 - 謝慶雲 - 胡叔琳 - 黎樹楨 - 徐 行 侯 玳 - 尹佩瑲 - 魯 方 - 恒 林 - 朱學程 - 秦鎮藩 - 周文昭 - 李人鏡 - 晏 湘 - 王大輅 宋來賓 - 劉鍾璟 - 方葆珊 - 濮慶孫 - 林廷杰 - 靳文蔚 - 李兆煦 - 祥 齡 - 李鏡江 - 徐傳冕 李文森 - 王炳同 - 陳五典 - 陳繼仁 - 薩炳阿 - 洪 璠 - 李漸鴻 - 楊先英 - 龍 璇 - 伊麟泰裘嗣錦 - 逢希澄 - 徐宗海 - 郭 珍 - 劉毓敏 - 王書瑞 - 暴大儒 - 高集祥 - 李廷楠 - 韋承瀛 馬佩瑤 - 祝壽昌 - 曹中枝 - 薩大年 - 敖彤臣 - 李際昌 - 蔡式鈺 - 王寶權 - 劉觀光 - 蓋星階曲芝圃 - 黃來晨 - 孫汝霖 - 余盛藻 - 歐陽藜照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