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和约
《里加和约 》(波蘭語 :Traktat Ryski ;俄语:Риж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 ;烏克蘭語 :Ризький мир )也称《里加条约 》,由波兰第二共和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于1921年3月18日在今拉脱维亚 里加 签署,标誌着波苏战争 的结束。
和约将西乌克兰 和西白俄罗斯 以及立陶宛 的一部分划归波兰。波蘭立陶宛聯邦 在第一及第二次瓜分波蘭 時被俄羅斯 分得的土地大部份仍然未能重歸波蘭所有。
《里加和約》後的波蘭邊界與1772年被第一次瓜分前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比較
里加和約第2頁(波蘭文版本)
另外,波蘭獲得三千萬盧布 ,作為波蘭在被瓜分時期向俄羅斯帝國的經濟投入的補償;蘇俄需歸還那些在1772年後被俄方掠去的波蘭藝術品及國寶;雙方放棄向對方索取戰爭賠款。
里加和约中从苏俄 划走的领土在1939年9月重新被苏联红军 占领,并且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被并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的波兰人则被强制搬迁至波兰领土。
雖然由西蒙·彼得留拉 領導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在1920年與波蘭結為軍事同盟,此後與波蘭人並肩作戰,不過波蘭在和約談判中卻不太關注對彼得留拉的條約義務。波蘭人接受《里加和約》,其實是違反了禁止單獨談判和平的波蘭與烏克蘭的軍事同盟條款[ 1] 。
參考資料
波兰历代对外条约
波兰王国时期
包岑条约 (1018年)
梅泽堡条约 (1033年)
卡利什条约 (1343年)
纳梅斯武夫条约(1348年)
拉恰日克条约(1404年)
第一次托伦和约 (1411年)
柳博夫尼亞条约(1412年)
梅尔诺条约(1422年)
文奇察条约(1433年)
库亚维布热希奇条约 (1435年)
第二次托倫和約 (1466年)
欧福卢条约(1474年)
法波联盟条约(1524年)
克拉科夫条约(1525年)
波兹沃尔条约(1557年)
维尔纽斯条约(1561年)
波立联邦时期
与沙皇俄国 与奥斯曼帝国
布沙条约(1617年)
霍廷条约(1621年)
布恰奇條約 (1672年)
茹拉夫诺条约(1676年)
卡洛维茨条约 (1699年)
与瑞典帝国 与哥萨克酋长国
库鲁科夫条约(1625年)
佩列亞斯拉夫條約(1630年)
扎莫希奇条约(1648年)
兹博里夫条约(1649年)
白采尔克瓦条约(1651年)
哈佳奇条约 (1658年)
丘德尼夫条约(1660年)
与其他势力
维也纳条约(1656年)
维也纳条约(1657年)
布龙贝格条约 (1657年)
波蘭-普魯士聯盟条约 (1690年)
普雷布拉琴斯卡亚条约(1699年)
阿爾特蘭施塔特條約(1706年)
维也纳条约(1738年)
波兰第二共和国
华沙条约 (1920年)
苏瓦乌基条约(1920年)
里加和约 (1921年)
法波联盟条约(1921年)
本模板仅列出波兰历史政权的对外条约。波兰与立陶宛一系列联合条约见
波立联盟条约模板 。
The article is a derivativ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
A link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can be found here and attribution parties her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the Terms of Use . Gpedia ®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the Cyberajah Pt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