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 (隋朝)

潭州隋朝时设置的。曾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也曾作为二级行政单位,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

潭州作为城市名,也是长沙(当时的州治或府治)的古称。

一级行政单位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以地有昭潭而名,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隋炀帝时废除潭州,另立一级行政单位长沙郡,但辖区缩小。唐初改为潭州。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又称潭州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省治到鄂州,不再称潭州行省。

二级行政单位

唐朝武德三年(621年),又改长沙郡为潭州。五代后梁天成二年(927年),马殷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作国都。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复置潭州。宋朝末,潭州共辖长沙、善化、宁乡、浏阳湘阴益阳湘潭醴陵湘乡安化、衡山等12县。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为潭州路,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曆二年(1329年),以元文宗潜邸所幸,改天临路。至正二十一年(1364年),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再改为长沙府

行政区划

唐朝衡州辖县
618年 长沙县衡山县邵阳县攸县益阳县新康县[1]
621年 长沙县衡山县益阳县新康县邵阳县攸县改属南梁州,新设醴陵县[2]湘乡县[3]
624年 长沙县衡山县益阳县醴陵县湘乡县(废除新康县
707年 长沙县益阳县醴陵县湘乡县衡山县改属衡州
708年 长沙县益阳县醴陵县湘乡县(增浏阳县[4]
806年 长沙县益阳县醴陵县湘乡县浏阳县湘潭县[5]来属)

刺史

唐朝潭州刺史
  • 冉安昌(621年)
  • 房仁裕(武德初年)
  • 沈叔安(武德、贞观年间)
  • 李瓌(贞观年间)
  • 李康(贞观初年)
  • 李恪(636年,未任)
  • 唐俭(贞观年间)
  • 王立行(贞观年间)
  • 王奉慈(650年)
  • 褚遂良(655年—657年)
  • 刘德敏(660年)
  • 杨志本(长安年间)
  • 裴怀古(707年)
  • 唐贞休(唐睿宗时)
  • 王子麟(先天年间)
  • 姚元景(开元初年)
  • 尹正义(开元初年)
  • 王熊(716年)
  • 梁知微(717年)
  • 窦彦澄(730年)
  • 皇甫顗(开元年间)
  • 长沙郡太守
  • 林披(唐肃宗时)
  • 庞承鼎(760年)
  • 源休(761年)
  • 崔瓘(765年)
  • 张谓(765年—767年)
  • 阳济(767年—769年)
  • 韦之晋(769年)
  • 崔瓘(769年—770年)
  • 辛京杲(770年—773年)
  • 独孤问俗(773年—779年)
  • 萧复(779年—780年)
  • 李皋(780年—782年)
  • 李承(782年—783年)
  • 孔巢父(783年,未任)
  • 赵憬(783年—786年)
  • 元全柔(786年—787年)
  • 畅悦(787年)
  • 裴胄(787年—791年)
  • 李衡(791年—792年)
  • 齐抗(792年)
  • 李巽(792年—797年)
  • 吕渭(797年—800年)
  • 王仓(800年-802年)
  • 杨凭(802年—805年)
  • 薛苹(805年—808年)
  • 窦群(808年,未任)
  • 李众(808年—811年)
  • 柳公绰(811年—813年)
  • 张正甫(813年—816年)
  • 韦贯之(816年—817年)
  • 袁滋(817年—818年)
  • 崔倰(818年—819年)
  • 崔群(819年—820年)
  • 孔戢(820年—823年)
  • 沈传师(823年—826年)
  • 刘遵古(826年—827年)
  • 王公亮(827年—828年)
  • 韦辞(829年—830年)
  • 高重(830年)
  • 李翱(833年—834年)
  • 李仍叔(834年—835年)
  • 卢周仁(835年—837年)
  • 李翊(837年)
  • 杨嗣复(840年—841年)
  • 卢简辞(841年)
  • 崔元式(842年—843年)
  • 裴休(843年—847年)
  • 李回(848年)
  • 裴识(848年—851年)
  • 崔黯(851年—852年)
  • 崔慎由(852年—853年)
  • 李当(854年—856年)
  • 崔罕(856年)
  • 杜蕴(857年)
  • 韩琮(858年)
  • 蔡袭(858年—862年)
  • 刘潼(862年)
  • 丁琛(咸通年间)
  • 李璋(咸通年间)
  • 李丛(868年—869年)
  • 于瑰(869年—872年)
  • 王凝(872年—873年)
  • 李庾(873年—874年)
  • 裴瓒(874年—876年)
  • 崔瑾(876年—878年)
  • 李系(879年)
  • 李巢(879年—880年)
  • 李裕(880年—881年)
  • 闵勖(881年—886年)
  • 周岳(886年—893年)
  • 邓处讷(893年—894年)
  • 王搏(894年,未任)
  • 刘建锋(894年—896年)
  • 崔胤(896年,未任)
  • 张佶(896年)
  • 马殷(896年—927年)
楚国潭州刺史
北宋知潭州
  • 吕余庆(963年—964年)
  • 王祐(970年—973年)
  • 朱侗(974年—977年)
  • 石载熙(977年—979年)
  • 赵承宗(980年)
  • 何承矩(982年—987年)
  • 刘审琼(987年)
  • 王承衍(987年—989年)
  • 魏羽(990年—993年)
  • 董俨(994年—995年)
  • 牛冕(995年)
  • 魏廷式(995年)
  • 陈省华(998年)
  • 李允则(999年—1001年)
  • 马亮(1002年—1003年)
  • 陈靖(1004年)
  • 杨覃(1005年—1009年)
  • 刘师道(1009年—1014年)
  • 李应机(1014年—1017年)
  • 李溥(1018年)
  • 乐黄目(1019年—1021年)
  • 李若谷(1027年—1029年)
  • 章频(1030年—1031年)
  • 王硕
  • 李昭述
  • 刘赛(1034年—1036年)
  • 夏侯彧(1036年—1040年)
  • 贾昌龄
  • 刘沆(1041年)
  • 魏瓘(1041年—1042年)
  • 刘沆(1043年—1044年)
  • 刘夔(1045年)
  • 周沆(1048年—1051年)
  • 余靖(1052年)
  • 任颛(1052年)
  • 刘元瑜(1054年)
  • 燕度(1056年)
  • 刘元瑜(1057年)
  • 余靖(1057年—1058年)
  • 王罕(1058年—1060年)
  • 杨可
  • 吴中复(1062年—1064年)
  • 王罕
  • 燕度(1064年—1067年)
  • 唐诏(1071年—1072年)
  • 潘夙(1072年)
  • 康卫(1074年)
  • 沈起(1074年)
  • 苏寀(1074年—1075年)
  • 韩铎
  • 曾布(1075年—1077年)
  • 郭逵(1077年)
  • 谢景温(1077年—1082年)
  • 何正臣(1082年—1084年)
  • 陈睦(1085年—1086年)
  • 谢麟(1088年—1089年)
  • 路昌衡(1089年)
  • 蒋之奇(1090年)
  • 谢麟(1090年)
  • 李湜(1091年—1093年)
  • 路昌衡(1093年—1094年)
  • 张舜民(1097年—1098年)
  • 温益(1098年—1100年)
  • 安惇(1100年)
  • 张茂宗
  • 李闳(1102年—1104年)
  • 王汉之(1105年)
  • 曾孝广(1105年—1106年)
  • 王涣之(1107年—1108年)
  • 席震(1108年—1109年)
  • 王襄(1109年)
  • 曾孝序(1110年—1111年)
  • 张为(1113年—1114年)
  • 曾孝序(1116年—1118年)
  • 王涣之(1118年)
  • 赵㠓(1119年)
  • 陈显仁(1121年)
  • 李杰
  • 陈邦光(1126年)
  • 郭三益(1126年—1127年)

参见

注释

参考資料